南水北调总干渠从十里铺村旁经过,成为村子的一道风景
高空俯瞰,树木和房屋参差错落的新郑市观音寺镇十里铺村、连接四方的103省道和一渠碧水的南水北调总干渠,共同勾勒出一幅恬静和美的乡村图卷。
流连村庄,大路和小巷联通东西南北,高的树木低的灌木错落有致,家家户户门前屋后种植的月季俏立枝头,娓娓道来“宜居宜游”的乡村振兴故事。
当浩渺的丹江水一路北上,那些沿岸的村庄在水的滋润下,褪去了北方的粗犷,多了南方的灵动,一渠清水、一个村庄携手开启了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双向奔赴。
治理污水 确保水质安全
村支书赵东民依然清晰记得村庄原来的样子。当时村里还没有集中处理污水的措施,村民只得将生活污水和垃圾倒入村里随处可见的地沟里。
“地沟距离村民生活区很近,垃圾堆积,严重影响了村民日常生活。路面也坑坑洼洼,不便通车。”赵东民说,“当时我就下定决心,一定要改善村里的人居环境,为村民做点实事。”
南水北调总干渠从村东穿过,十里铺村被划为南水北调水源保护区。因为这一契机,十里铺村迎来了村容村貌焕新的机会,开始了1.0版本的蝶变——实施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,铺设污水管网13293米。
“污水处理站处理规模为150吨/日,可以收集家家户户的卫生间污水、厨房污水、洗涤污水等。”赵东民介绍。
从家家户户出来的污水经过处理后,水质达到二级标准以上,污水摇身一变,成了农田灌溉、景观用水,不但实现了水资源的节约利用,保障南水北调总干渠水质安全,还给村里增添了喷泉、小桥流水等水上景观。
发展农业 保护水资源
“南水北调干渠附近对养殖业、建工厂有严格限制。”赵东民回忆,“水资源必须要保护好,那么村庄怎么发展?转型也经历了阵痛。”
原有的养殖场、工厂全部拆除,村庄开始了产业转型探索——打造“绿芯”村庄,全力推动产业向高效农业观光农业和旅游产业转型。
“村里一方面引进生态观光农业,一方面依托厚重历史文化,挖掘舞狮文化资源,大力发展乡村旅游。”赵东民说,十里铺村实现了乡村振兴和生态保护的同向发展。
村里建起了果园,冬桃和猕猴桃是十里铺村种植较多的果树品种,每年9月、10月,冬桃成熟上市。每年果子成熟的时候,吸引了来自周边乡镇、新郑市区、郑州市区的游客前来采摘,民俗、农家乐产业也逐渐发展起来。
村民组建了舞狮队,十里铺村有200多年舞狮的历史,村里早前成立了舞狮文化合作社,很多村民都是舞狮队的一员。“每逢节假日,舞狮队便会受邀外出表演,吸引游客数万人,前段时间舞狮队还被邀请去江苏无锡表演,表演日程往往长达几日,能为村里带来几十万元的收入。”赵东民说。
改善环境 为南水北调保驾护航
2019年,十里铺村开始了保护与发展的2.0版——成功申报新郑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。
在村“两委”和群众的共同努力下,十里铺村村容村貌持续焕新——重新铺设混凝土路面,改造绿化,修建游园、景观亭、景观池塘等,在主干道两侧栽种集观赏、绿化为一体的银杏、百日红、栾树、木槿等各种树木8000多株。与此同时,村里积极推进“改厨”“改厕”“改卫”,改厕率基本上达到100%。十里铺村也荣获新郑市首个“国家森林乡村”的美誉。
十里铺村共有8个村组,村民2400余人。“每个组都有一名卫生管理员,负责保持区域内卫生整洁,清理白色垃圾。”赵东民说,“村民保护公共区域环境的意识也不断提高,见到垃圾随手拾起,共同保护好村子里的生态环境,也为南水北调保驾护航。”
村里水资源循环利用,绿化率达到80%以上,村外一渠清水输往北方,两侧观光林带成为一条靓丽风景线。十里铺村用天蓝水清的好生态守卫着南水北调总干渠,确保输送清澈“南水”。
如今的十里铺村,颜值和气质俱佳,有了蒹葭苍苍的人工湖,春夏时节,垂柳如烟花草摇曳,秋冬时节,碧水清波野鸟嬉戏。
漫步在十里铺村,“我们生活的是个村庄吗?不,是花园!”村民们骄傲地说。
一渠碧水蜿蜒北去,一个村庄高树掩映,一群人奔向更加美好的生活,这就是十里铺村的故事,一渠清水和一个村庄的故事。(记者 王战龙 杨柳/文 周甬/图)